自由思想十诫

一、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二、不要试图隐瞒证据,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  
三、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四、有人与你意见相左时,应该用争论去说服他们,而不是用权威去征服,因为靠权威取得的胜利是虚幻而自欺欺人的;
五、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六、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七、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八、与其被动地同意别人的看法,不如理智地表示反对,因为如果你信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异议正表明了更多的赞同;
九、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十、不要嫉妒那些在蠢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蠢人才以为那是幸福。
——伯特兰德.罗素——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揭开油价涨多跌少之迷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时寒冰 by 时寒冰 on 10/16/11

揭开油价涨多跌少之迷
    时寒冰

    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发改委宣布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对于成品油价16个月来的首次下调,公众似乎并不领情。其理由是:国内油价一直是涨多跌少。
    民众的这种感受是有依据的:2008年6月20日,国际原油价格接近140美元,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6.2元;2009年7月28日,国际原油价格为70美元,几乎腰斩一半,而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6.19元;今年10月9日的国际油价是80美元,而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都已经站在7元之上,北京达到了每升7.61元。
    对于上述说法,发改委并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考虑到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按照发改委的说法,他们对油价的上调其实还少调了,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我们现在用的93号汽油,早已经在每升8元以上了,而不是现在的7元多。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发改委调整油价,依据的是他们制定的一个游戏规则。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从此开始,发改委对油价的调整有了一个基本的操作规程。但是,这个"22日工作日"规则有利于油价上调,而不利于油价下调。
    油价的运行有一个规律,上涨的时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旦涨幅超过4%,油价上调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下跌的时候往往是急跌,跌幅迅速超过4%,民众都觉得要调油价了,对不起,还没有到22个工作日呢。等22个工作日快结束时,油价往往已经开始反弹,4%的跌幅又被吞噬掉一部分。于是,油价达不到下调的标准了。随后,油价可能又大跌了,但这次跌和上次的跌幅不累积在一起计算,而是以"连续22个工作日"重新计算。简言之,以前跌的白跌了!由此,导致国内油价下调几率很小。
    那么,即使油价下跌满足了22个工作日,又会怎样呢?其中同样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油价下跌的时候往往速度快,幅度深,由于国内油价向下调整的幅度并不是与国际油价的跌幅保持协调的:当油价深幅下跌时,国内的油价并没有同比例的调低,而是象征性地下调。而油价上涨的时候,往往比较缓慢,每22个工作日就可以调一次,上调油价的幅度也未作明确规定,往往可以多上调一点。这样,就会导致国内油价出现上调多而下调少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原油价格在接近140美元时,与国际油价在70美元时,国内油价几乎不变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22个工作日"的游戏规则其实是个非常"天才"的设计,它利用一个看似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制造了一个不公平的结果。
    我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应该修改一下:比如,把国际油价以10美元划分为一个区间,与国内相应的油价明确对应,每当油价涨跌到一个新的区间,就采用新的价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说明,此文发表于上海证券报2011年10月13日头版,发表时有删节,且题目改为《油价的"天才"设计》)

链接:强烈谴责美国苹果公司网站"盗窃"本人作品

链接:伯南克会说什么?

链接:九月的棋局

链接:从美联储的宽松到中国泡沫

链接:债务危机·泡沫·命运之战(新浪)

链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链接:曹建海:我以我血荐轩辕(新书序言)

链接:刘广元:在震撼中感悟大爱之美(新书序言) 

链接:周洛华:深怀悲悯的金融战略家(新书序言)   

链接:乔良:悲壮的先知——序时寒冰《经济大棋局》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中国贪官的五星级豪华监狱曝光轰动网络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萝卜网 by 梁萧 on 10/11/11

萝卜网

中国的官僚有特权地球人都知道,但中国落马的贪官已经成为罪犯却仍然享受着特权你恐怕没有想到吧?

记者王心慈(法国编译)报导:这确实是监狱吗? 欧式的大楼设施完备齐全、高档酒吧、高档办公室、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二十平方米、小区里的国标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和塑胶跑道、人工河流、公园……等,架势看起来像"白宫",太奢华了!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设备豪华程度已超过高档社区,比咱家小区环境好上几倍不止。

据报导,中国官方为贪官们发明的豪华监狱,陈设都是五星级,越来越多涉及贪污腐败的中国官方已预订了这种豪华监狱,这是中国官方赋予需要再教育贪官们的特权。在中国互联网上,该消息已经引起轰动。

江苏省盐城监狱内院(网络截图) 这是一家5星级酒店?或是亿万富翁的别墅?都错了,它是中国官方建造的一座豪华监狱,专门为越来越多被法院双规和判刑的腐败官员准备的。 中国官方没有让贪官们呆在普通监狱里,让他们与那些不同政见者、罪犯或轻罪犯人呆在一起,而是让贪官们在平静和豪华条件下,接受再教育。原来豪华监狱就是干这个用的。

"白宫"式的监狱 苏州盐城监狱是引起最大关注的监狱—欧式的大楼设施完备齐全、高档酒吧、高档办公室、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二十平方米、小区里的国标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和塑胶跑道、人工河流、公园等,架势看起来像"白宫",太奢华了! 人们都不敢相信,这确实是监狱吗? 苏州盐城监狱拥有6个塑胶篮球场。其豪华的设施好过高档社区,比大多数中国人自家小区环境都要好很多。这可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 确实是监狱,但它却散发着豪华自由的香味。

所有mop.com网站确定了中国建造了7个豪华监狱,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支持。有些网友发现,建筑标准高于中国水准,造成中文论坛的轰动。 人们经常去比较建筑标准,却从来没有重视过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造成的校舍和百姓房屋倒塌已造成87,000人死亡。

贪官在豪华监狱中享受特权 在中国档案网站提供中共落马贪官中的几个例子:"中共上海前任领导人陈良宇,在豪华监狱里享有20平方米的单间,每日享用4餐,包括夜宵,香烟和巧克力。每月开销为六千元,是上海人每月平均收入的两倍。再有"成都贪官马建国在被监禁刑期,被允许参加私人宴会,回家就寝,且在狱中不受限制地任意使用手机。" 安徽贪官曹小明 被判刑后 仍允许继续领取6个月工资 贪官在特权监狱里是否能学会放弃特权? 也不知这种方法对教导中共贪官放弃他们的特权是否很有效。网友称:"能不腐败吗?贪官进的监狱都是五星级的,这不是鼓励贪污腐败吗?"

有的网友说:"原来监狱也存在腐败和特权,犯罪份子也分等级。凭什么有些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钱,入狱后依然享受特权,这不是助长腐败是么?" 还有的网友说:"在中国,怎么贪官到哪里都舒服?" "怪不得反腐这么难,原来贪官根本就没有什么顾及,大不了犯了就去监狱养老。"

反腐?但愿不是在忽悠13亿善良的中国老百姓!

来源: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833024

网友评论:市里获得了一笔拨款,各级领导开会讨论用途。一部分认为应该用来改善学校,另一部分认为应该用来改善监狱。最后市委书记发言:"各位,你们谁认为还有可能再进小学?"……于是会议一致通过该笔拨款用来改善监狱条件。

PS:求真相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519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中国贪官的五星级豪华监狱曝光轰动网络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10/12, 10:1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淘宝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铁道部动车召回的秘密:深藏的裂纹

高铁不可坐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2011年7月15日,济南车辆段动车所的探伤工乔兆红(或为"江",报告签名为手写体——编者注)在通过探伤器对一辆编号为6209L的高铁列车例行检查时发现,在这辆中国北车(601299.SH)生产的CRH380BL列车上,超声波探测第11节车厢的车轴时屏幕显示反射波幅度异常,这意味着该处存在内部缺陷。

 

正式上路不过半月,高铁列车竟然在关键的动力轴处发现不明裂纹。CFP


  后来的探伤报告显示,这是一处裂纹,该缺陷在靠近齿轮处,长7.1毫米、高2.4毫米。报告要求,对该轴进行"换轴"处理。当天,主管领导袁啸阳、轮轴专职尚志红、设备专职赵树兵、质检员宋斌、探伤工长庄宁和探伤工本人均在报告上签字。

  车轴是连接列车轮对的关键部件,对列车安全关系重大。轮对是机车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组成,其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机车的驱动和制动也通过轮对起作用。

  动力轴如果出现2毫米或超过2毫米的材质缺陷,就达到铁道部的报废标准;如不报废,继续使用可能造成车辆断轴、脱轨颠覆。如果高铁动力车厢的动力轴出问题,列车将会从轨道上飞出去,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CRH380BL由16节车厢组成,其中动力车厢8节,不带动力的拖车8节。

  正式上路不过半月,高铁列车竟然在关键的动力轴处发现不明裂纹,这不大可能是机械疲劳导致,如果不是探伤器出问题或者探伤工误操作,就只能是材质问题或者工艺缺陷。

济南动车所7月15日对轮对车轴裂纹所做的探伤报告。刘建锋 摄


  据财新《新世纪》调查,CRH380BL的轮对供应商是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智奇),其实际控制人,便是因贿赂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而名声大噪的山西女商人丁书苗。

  财新《新世纪》记者从上海铁路局南翔动车所获悉,在关键部件发现重大缺陷,必须第一时间上报铁道部,根据检测出问题的大小,相关探伤工可获得1000元-1万元的奖励。

  不过,此后数日,从铁道部和北车的公开披露信息来看,各方面并没有就此问题展开实质性行动。在更换了车轴之后,这辆列车和其他同样型号、使用同一家供应商供应的轮对的列车,依然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在京沪高铁上继续奔跑。

  在此前后,京沪高铁已因接触网问题,以及专门检测轴承温度的传感器报警问题,发生停车、自动限速等多起故障,引起各方对高铁安全的高度质疑。随后的7月23日,两列动车在甬台温铁路上离奇追尾,致至少40死近200伤的惨剧。一时间,对于高铁的恐惧笼罩了中国。

  在血的教训面前,决策层终于意识到中国已无法再承受高铁事故的代价。行动终于开始了,不过并不彻底。

  8月11日,北车集团公告召回正在京沪高铁运营的54列CRH380BL型动车组,称:"中国北车所属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CRH380BL型动车组连续发生热轴报警误报、自动降弓、牵引丢失等故障,大多因分供方配件不合格所致,在运营现场难以快速排查和有效整改。"召回之举,距京沪高铁正式运行不到一个半月,距已公布的运行试验阶段的启动日(5月11日)也仅三个月。

  在公告中,北车将故障原因主要归结为"传感器误报",指传感器过于灵敏所致。传感器故障固然也很麻烦,但相比于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动力轴问题,则显然是小问题。但直至现在,针对这一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北车始终没有对外披露济南车辆段发现动力轴不明缺陷一事。

  8月16日,财新《新世纪》记者暗访济南车辆段获悉,针对不明缺陷的调查比对正在秘密进行,探伤器专业公司新联铁及铁科所专家亦从北京调往济南参与调查。北车召回的背后,还有太多在公众视线以外的谜,这正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可怕的裂纹

几份问题报告所提及更换的轮轴都发生在动力车,而且空心轴内缺陷部位,多靠近电机和齿轮的压装部位

  裂纹不止一处。

  财新《新世纪》记者从专门负责提供探伤设备的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处获悉,在关涉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空心轴发现不明原因的缺陷已不止一次。早在今年6月,即有类似报告。

  目前高速列车普遍使用空心轴,这样可以减轻开车载重,加快速度,但由于动力轴对行车安全关系重大,且内部缺陷很难通过肉眼看到,必须由专业的探伤设备通过超声波电子检测。根据铁道部要求,CRH2型动车每运行3万公里就要对空心轴探伤,CRH5型动车探伤周期为18万公里。

  8月12日下午,北京新联铁公司技术员籍众慧和姜汉超在济南车辆段探伤办公室讨论空心轴问题时称,截至当天,经与厂家和供应商协商会诊确认,经过机器探伤发现超标缺陷的车轴已报废了三根,还有四根做了换轴处理,已被供应商智奇公司拉走。

  籍、姜二人透露,不止济南,其它地方的动车所也查出了类似问题。据悉,北车召回的54列动车组,有20列配属上海局运营,12列配属济南局运营,其余车辆配属北京局运营,维修检测主要在这三个局所属的动车所进行,厂家长期派驻技术人员驻站。

  财新《新世纪》记者曾分赴位于北京大兴的动车所和上海虹桥动车所调查,但相关工作人员否认发现过类似情况。动车厂家——长春客车、唐山客车归属的北车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不存在这个问题。车轴供应商,位于山西太原的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杨姓部长坚称"智奇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召回一事"与智奇无关"。

  但财新《新世纪》记者看到了济南动车所7月以来的探伤报告,至少有两份报告的处理方式是换轴。探伤车间工长解释说,这就是缺陷超标报废的。据业内人士介绍,动力轴如果出现2毫米或超过2毫米的缺陷,就达到铁道部的报废标准,如不报废,继续使用可能造成车辆断轴、脱轨颠覆。

  关涉动车运行基本安全的车轴,为何在机车正式运行一个多月便频频发现问题?

  对此,铁科院探伤专家黎连修在8月13日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称,探伤报告一般都写做裂纹,但考虑到京沪高铁动车运行不久,出现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个裂纹很可能实际上是材质疏松。材质疏松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的,但材质疏松大小超过标准,会对动车安全造成致命威胁,铁道部定的标准是2毫米,超过了就必须做废品处理。在他看来,如果确实出现裂纹超标,就是产品出厂质量把关不严。他称,过去也出现过"仪器灵敏度定得高,把合格产品也报废了的情况",因为"探伤工怕漏报,宁可说大也不说小",至于换走的产品有没有再换到其他列车上,则很难讲。

  空心轴材质疏松问题以前也探出过。2009年3月,郑州车辆段动车所探伤员王晶曾在检查CHR5039动车组第7节车厢时,发现屏幕上出现异常红点,后确认是一处直径为2毫米的材质疏松缺陷。

  不过,财新《新世纪》记者发现,几份问题报告所提及更换的轮轴都发生在动力车,而且空心轴内缺陷部位,多靠近电机和齿轮的压装部位。据业内人士介绍,在高铁机车中,动力车厢的动车轴在跑动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而电机和齿轮一直在高速运转,其压装部位更容易发生机械疲劳。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从内部了解,智奇公司在不明裂纹报告后质疑探伤结果不准确,称因新联铁提供的探伤器是德国生产的,而智奇的产品源自意大利路奇霓公司的技术,出厂检测时也使用的是意大利设备,并没有发现问题,有可能是德国产的探伤设备过敏造成的误判。消息人士称,8月15日,智奇公司总经理杨怀文和总工程师已带着意大利产的探伤设备赶赴北京的动车所复查车轴,并于次日赴济南动车所,对新探出问题的车轴做复查比较。铁科院探伤专家黎连修也将参与检测比对。

  北京铁路局北京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陈虹,曾从事过探伤设备的研究。她表示,探伤器通过超声波对机器进行检测,反应非常灵敏,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轻易不会出现误判,也不会将表面划痕当做裂痕。

  8月15日,智奇人事行政部部长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仍坚称"这个(裂纹或缺陷超标)问题不存在",并强调如果已有定论,铁道部应该会有书面报告。对于公司总经理和总工飞赴北京和济南参加空心轴裂纹争议的检测比对一事,他均表示"不知情"。

  不过,17日准备在济南动车所进行的探伤比对未能如期进行,因为智奇的设备一到济南就坏了。新联铁人士和专家18日晚间同车返京。黎连修在电话采访时表示,不用比较已知济南动车所在使用新联铁设备时把灵敏度调高了,智奇产品并无问题,一根都不用换。一旁的新联铁人士颇为不服,脱口而出:"(没问题)你信吗?"他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有三根动力轴超标很多,他们将把详细情况单独呈报铁道部,反映建议和看法。

智奇危机

如果动车召回被官方认定与智奇轮对有关,对于智奇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60%以上的高铁轮对均由智奇提供的事实,则将令整个高铁机车制造系统陷入一场危机

  由于智奇的实际控制人丁书苗是卷入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一案的关键人物,对于智奇产品的担心,从刘志军一下台就已经开始。据接近铁道部的权威人士透露,高层至少两次问及,轮子会不会有问题。铁道部相关部门亦曾为此将智奇产品与国内老牌轮对厂商马钢和太钢的产品进行比对,结论是智奇的产品质量更好。

丁书苗旗下的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CFP


  这家2006年才成立的公司,其产品在高铁列车上广泛使用。"从CRH1到CRH5、380A、380B都用了智奇的轮对。"南车一位人士称:"南车控股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从日本引进的8编组动车用了日本住友钢铁集团的轮对,后来就不用了。"

  在2009年初智奇正式投产之前,铁道部已经引进和合作生产的8编列动车组共280列,其轮对全部从国外购买——最早期四家整车厂的前五列车全部是进口的,后来就是买零部件组装。

  但智奇出世后情况发生了改变,智奇迅速垄断了这一市场,从2009年开始成为高铁轮对的惟一供货商。

  2006年,根据铁道部批复,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博宥集团和博宥集团旗下的中昶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智波交通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智波),注册资金1.5亿元,中昶占40%股份。博宥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正是丁书苗。今年1月丁书苗被查后,直接牵连到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下台。财新《新世纪》记者从多个可靠消息人士处获悉,丁书苗以中介人身份游走于中交、中建等央企之间,帮助其承揽铁路基建合同,并因此获得高达8亿元的中介费,其中4亿元刘嘱丁"不要动"。丁还多次为刘介绍女演员 。(详见本刊2011年第8期"调查刘志军")

  2006年8月2日,中国铁道部、山煤集团、意大利路奇霓(Lucchini)钢铁机械公司在北京签署了《铁路动车组轮对技术合作框架协议》,2006年12月15日,智波公司又与路奇霓签署合作协议。此前,中国铁道部、山煤集团与德国波鸿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曾签署过《铁路动车组轮对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但为了迅速占领高速轮对市场,智波公司选择了态度积极的路奇霓公司。随后在2007年3月9日,双方在北京又签订了轮对技术许可合同。

  2007年10月,智波公司与路奇霓组建合资企业智奇,建立了目前中国惟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智奇注册资金1.5亿元,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智波公司占75%,外方占25%。

  南车的一位技术人员表示:"当时山煤和博宥这样毫无技术背景的公司来做高铁轮对,业内都感到奇怪,这个产品很专业,我们整车厂都不做。让有轮对生产资质的企业引进技术才是合理的。之前马钢、太原重工是普列轮对的两大基地。"

  据悉,生产普列轮对的马鞍山钢铁股份(600808.SH,下称马钢)也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研制国产化轮对。但一位知情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当时马钢试制出的产品,铁道部不给认证。这对智奇无疑是有利的。

  2007年4月第六次大提速时,智奇才开工建设,2008年下半年交付西门子地铁轴项目,2009年1月第二批产品出厂,2月智奇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与青岛四方等签下了20亿元的轮对销售合同及意向书。

  2009年11月30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再次到智奇调研,南车四方股份、青岛四方庞巴迪、北车长客股份及唐山轨道客车公司的四位负责人也陪同前往,随后四方股份和青岛四方庞巴迪分别与智奇签订了总额12亿元的动车组轮对购置合同。

  智奇有关人士曾表示,投产以来国内的订单就源源不断,生产线也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就签署了近70亿元的销售订单。

  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怀文曾表示,智奇将原本分四期的建设工程合并成两期,2010年智奇的产能将达到5万到7万对,大概能满足1500列到2000列高速动车组的需求。

  中国南车(601766.SH)2010年年报披露,截至2010年底,中国南车共交付高速动车组295列(360标准列),占中国在线运营高速铁路动车组总量的65%,以此推算国内在线运营的动车组约453列,轮对约2万对以上。

  一位参观过智奇轮对生产线的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智奇生产的轮对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轴和轮都是从路奇霓进口的,整个生产线都仿照国外,精加工后组装。成本是高,但铁道部的订价也高。"

  由于高铁腐败案的牵连,智奇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但由于铁道部过去设置的高准入门槛,这一市场缺乏足够竞争,其他竞争者要生产高铁列车的轮对仍需要一定时间。

  马钢有关人士对媒体表示,以前90%的客车车轮、60%的货车车轮都出自马钢。"今年内必须争取完成并开始生产250公里时速的动车车轮;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车轮也要在今年进入研发阶段。"今年4月,马钢与南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太原重工(600169.SH)的高速列车轮轴国产化项目也在去年底正式开工,其募集的16亿元资金将投入该项目。

  如果这次北车召回,再被认定与智奇生产的轮对有关,这对于智奇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而60%以上的高铁轮对均由智奇提供的事实,则将令整个高铁机车制造系统陷入一场危机。届时,危及的不仅是北车一家。

其他问题

北车380B的质量问题其实早已无法掩盖

  多位铁路专家介绍,召回必须建立在一个判断前提上,即已经发现的问题不是一个偶发性障碍,而是一个批量性的问题或者设计上的缺陷,只能通过全面召回予以解决。现在,召回在多大程度上和济南车辆段探伤工发现的空心轴缺陷有关,空心轴的缺陷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尚难确定,也没有官方回馈。不过,北车380B的质量问题其实早已无法掩盖。

  财新《新世纪》记者在位于北京大兴的动车所采访时,四方股份驻站的一位技术人员称,经常听到长春客车厂的维修人员在说轴温不稳定,但具体什么原因造成则不知其详。

  事实上,早在京沪线开通之前,北车生产的380B就在其他线路上试运行,当时轴温问题和自动限速、封锁问题就屡屡出现,并未得到解决,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后,更是故障频频,使高铁成为公众讥讽的对象。

  2010年10月26日,连接上海和杭州的沪杭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全长近2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根据铁道部的安排,这条新开通的线路将率先试运行380AL和380BL(均为16节车厢,L代表长的意思)两款即将用于京沪线的车型,分别由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制造。

  让380先在沪杭线试水,是一个有深意的安排。由于京沪线广受国内外关注,380系列又被认为是中国高铁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380在上京沪线之前必须完成足够的运行里程,以便有问题能提前发现,避免关键时刻掉链子。当时沪杭线上用380AL/BL这种16节车厢的大编组列车跑,造成空座率很高,但为了未来京沪高铁的安全可靠,这样的代价被认为完全值得。试跑中,380BL暴露出问题。

  今年2月6日,时任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跟随刘志军,到武汉动车基地检查并分别讲了话。在讲话中,张曙光提出四点要求。他在第四点中透露:"对工厂而言,对高速列车检修运用的情况不断进行整改完善的力度还不够。从广州调研的情况来看,三型车故障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必须抓紧时间。究其原因,思想上有什么问题、管理上有什么问题、技术上有什么问题,我怀疑是思想上的问题。380B在杭州发现了故障,又是轴温报警、又是封锁,沪杭线(时速)不到160公里,这个状态京沪线还能开得了?一定要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再把这个问题带到京沪线上。三是工厂自己解决三型车的问题。要把京沪、380做成精品,目前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张曙光提到的三型车,正是北车集团全资拥有的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山客车)引进西门子技术平台制造的动车CRH3。380B是在CRH3基础上改进而来。

  唐车是北车下辖的两家整车制造厂之一,另一为长春客车,由北车集团控股。

  唐山客车和长春客车原本引进的是不同的技术平台,后者最早的合作伙伴是法国阿尔斯通,生产的动车车型为五型车:CRH5,主要在京沈线上运行。

  2008年,铁道部决定将京沪线未来的运营时速从350公里调高到380公里——以创造世界第一。铁道部分别向南车和北车布置了研发380动车的任务,并最终确定南车在现有日本川崎技术平台上、北车在西门子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改进研发。北车旗下的长客和唐车联合研发。双方共同组建了设计团队和采购团队。

  日本和德国的技术平台各有千秋。一位专业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解释说,从故障保护角度看,南车用的日本平台,出了故障,系统并不通过网络实行自动保护,而是靠司机人工操作。在8月15日的一个科技成果展上,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南车的动车每两节车厢一个单元,由一节动力车和一节非动力车组成;如果其中某一个单元出现问题,司机可以通过驾驶室的控制屏切断该单元的供电,但不影响整列列车的运行。

  而西门子的控制系统设计则以安全导向为先,传感器和网络连接设计得极为灵敏,有任何故障马上就传到微机,直接进入控制保护。"有一点小问题就保护,就停下来。"如果是传感器出现故障,产生误报,车在无法判断是真实故障还是误报的情况下也立即实行保护。前述专业人士表示,从理念上来讲,这套系统更加安全,但它对制造环节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

  事实上,不独西门子,整个欧洲列车技术的保护灵敏度都很高。一位铁道部原技术研究人员透露,长客和阿尔斯通合作生产的五型车,刚上线时也经常发生自动保护限速、故障误报等情况,不断返工,后来由阿尔斯通的技术人员重新调试参数才解决了问题。

传感器的错?

传感器在整个列车里是很小的零件,如果因为一个零部件的问题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就是设计上的问题

  西门子和唐车合作生产的CRH3并不总是故障频繁,它最早用在中国第一条按350公里时速建造的京津城际高铁上。2006年11月,铁道部就京津城际项目专门展开招标,以西门子为首的德国企业联合体以120亿元人民币价格中标。自2008年8月开通以来,京津城际鲜有晚点,故障率也低。

  由于有众多第一,铁道部又准备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作为献礼工程开通,铁道部对京津城际相当重视,视为"样板线",为以后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铁线路打前站。京津城际最初审批运营时速仅为200公里以上,但铁道部擅自"提速",最终投资额超出预算90多亿元,成本增加近四分之三。

  公开报道显示,京津城际线上最初运行的CRH3有三辆是从德国进口的整车,其余虽在国内组装完成,但绝大部分零部件都由西门子提供。唐车一位技术人员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京津线跑得好,主要是因为"之前的CHR3平台完全是基于西门子的平台来做的"。国产化后有所改进,"但关键部位不会动"。直至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中国动车组的国产化率已经大幅提升。根据铁道部的部署,2005年通过竞争谈判采购的120列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其中60列由南车集团控股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消化吸收再创新,采购合同由客运专线公司与四方股份直接签订,全部在国内采购,2007年开始交付,2009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国产化率从70%起步,最终达到85%以上;另外60列就是由北车唐山工厂引进西门子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设计制造技术,除3列整车进口外,其余57列全部在国内生产,国产化率第一阶段达到30%,第二阶段59%,第三阶段70%以上,2009年底全部交付完成。(参见本刊2011年第32期"高铁自主知识产权奇迹诞生与终止")

  其实,早在380下线前,运营时速在300公里-350公里的动车组故障就在武广高铁上时有发生,并导致晚点。发生故障的车既有唐车生产的CRH3,也有四方厂生产的CRH2,但CRH3更多。较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8日上午8时许,广州南至武汉的G1022次列车运行至广州北至清远区间,因车载计算机通讯故障导致停车,经过三小时抢修方恢复正常。车上200多名旅客被转移到一辆备用列车上。

  由此来看,张曙光今年2月6日在武汉动车基地讲话中提到的"从广州调研的情况来看,三型车故障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指CRH3在武广高铁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张曙光的说法,"380B在杭州发现了故障,又是轴温报警、又是封锁",这些症状和后来在京沪高铁上发生的故障相似。不过,就在张曙光武汉讲话一个多月后,他被免职接受调查。而他的靠山,人称"刘跨越"的刘志军早于2月12日已被免职调查。随着铁道部中高层官员的纷纷"落马",当年早已发现却被铁道部极力隐瞒下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面前。等到备受瞩目的京沪线为献礼仓促开通时,最后检验的时刻到了——在这里,作为中国高铁自主知识产权象征的明星车型、国产化率高达70%以上的CRH380系列将接受最后的检验。

  检验没有通过。连续发生的停车和限速,使高铁沦为笑柄。在高压之下,7月23日温州动车的追尾事故最终成为致命的一击。

  对于京沪高铁频发的故障,铁道部最初曾在声明中称380B是乘客吸烟引发传感器报警,进而导致限速。这看上去只是小问题。但北车在后来就召回发出的解释公告中,将CRH380B的故障描述为"热轴误报、自动降弓和牵引丢失"。事态已进一步扩大,但"误报"之说仍将故障定义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即并非真的有"热轴"或"轴温不稳"的现象,而是传感器过于灵敏。

  北车长客副总经理兼高速动车组项目经理赵明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前的动车组故障属于保护性故障,主要是由于传感器发生异常导致自动停车。"通过检查发现,发生故障的直接原因是传感器的绝缘程度不够,导致起到防干扰作用的传感器屏蔽层被烧掉,传感器失灵发出了错误信号。"

  北车并透露,北车长客传感器供应商是某跨国公司。但北车没有透露公司名字。

  财新《新世纪》记者就此电话咨询了一家国际领先的传感器设计和制造厂商,该公司亦为北车和南车的传感器供应商。该公司市场部一位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生产传感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厂商非常多。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国内厂商居多,高端产品跨国公司居多。所谓高低端的区别指的是功能和技术含量。以测轴温的传感器为例,低端产品可能只能测50摄氏度温差,高端产品可以测2000摄氏度温差。但具体使用何种产品取决于整车厂对轴温的额定范围,理论上来说列车速度越高,要求所测温差范围就越大。

  对于此次北车指出的传感器问题,该人士称,传感器不是独立使用的,要讲匹配,即具体的使用环境,而这由整车厂家决定;另外,具体安装方式也由整车厂决定。如果使用环境不当,或者安装在不正确的位置上,质量好的传感器也会出问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不一定是供应商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厂家的问题。

  当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也不排除。但他认为,如果产品质量不好,说明整车厂采购和检测有问题。"入库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查出来?"他介绍说,传感器科技含量有限,绝缘问题、抗老化、抗氧化能力都可以检测出来。而且一般检测环境要比应用环境更严苛,比如假设轴温应用环境是50摄氏度,检测环境就应设到100摄氏度。而如果出现问题的传感器是个别现象,则说明整车厂只做了抽查,没有全部检查。

  另外,这位市场部人士也指出,传感器在整个列车里是很小的零件,不要"太高看传感器"。接到传感器的信息后,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发出什么样的指令,这是系统的问题。在他看来,如果因为一个零部件的问题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这就是设计上的问题了。

  正如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帮成在一篇宣传唐车成就的文章"百年老企如何跑出世界最高速"中所说,"速度背后考验的是动车组牵引动力系统性能、各系统和部件的疲劳强度和列车的安全可靠性。"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铁路系统工程师所担心的,即外方核心的东西中方并未掌握,设计思路没搞清楚,自动控制等软件没吃透,软件里各种逻辑关系也没有完全搞明白,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车造出来了,出了问题"自己修不了,还得找老外"。

质量控制虚设

在整个流程中,水最深也最敏感的是采购环节。业内人士有铁道部"点庄"之说

  不论北车最终将责任归为哪家供应商,北车乃至整个铁路行业在管理和质量控制上的失控已昭然。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问题零部件是如何通过质量检测被采购进来的,有如此重大安全隐患的车辆是如何出厂下线的,北车的采购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为何环环脱节?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帮成在一次"高速铁路动车组设备供应商供需交流大会"上曾言之凿凿:"根据铁道部的要求,我们在设备采购方面将严把质量关";"在设计控制方面,我们对供应商有完整的流程控制"。

  但唐山客车厂的一位技术人员在此前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坦承,对铁道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赶工期。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机车下线投入运营,很多时候机车下线时都保留了很多开口项——即在做出厂质量检测时,明明某项指标没有达标,也先放过,只要电机等关键部件达标,就先保运营,未达标部分边运营边更换。据悉,铁道部在每个厂都设有驻厂办公室,负责整车出厂前的最终检测验收。

  在一位交通咨询管理人士看来,在铁路机车制造系统,南车的管理比北车略好一些,更国际化,但无论是北车还是南车,其流程控制的规章制度都差强人意,更遑论实际执行了。他认为,交通行业的企业管理,飞机高于汽车,汽车又高于铁路,水平各差十年。无论是哪个交通行业,质量控制和管理都遵循大致相同的流程:从一开始接到订单,到招投标设计、评估、供应、采购、生产、质量检验,最后是售后服务。这个流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无法完成任务,因为最终是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做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标书设计。但在铁路行业,由于铁道部控制着所有资源,特别是行政资源,企业并无独立的话语权和对价格、供应商的实际选择机制,管理流程形同虚设。以标书为例,有时在不同区段,北车和南车的标书完全是一样的,"都是抄的",没人去管标书的内容与实际是不是符合。投标过程也完全是走形式,因为中标结果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因此质量监控有等于没有。

  而在整个流程中,水最深也最敏感的是采购环节。业内人士有铁道部"点庄"之说,即铁道部决定谁能获得重要部件招投标资格,谁能最后中标。首先,整车厂只能在铁道部确定的高铁供应商名录里选,进入名录的通常都是铁路业内企业或有特殊关系和背景的新兴企业,业外企业很难获得准入资格。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整车厂所有东西都要报部里批准。无论是开发了一个新的供应商,还是选了一个新的部件,新的结构,重要部件,都要报铁道部审批。而如果厂家对某一供应商的质量不满,想换供应商,如果铁道部不同意,也只能作罢。整车厂的订单几乎全都来自铁道部,在这种情况下,整车厂其实很大程度上相当于铁道部的一个装配车间。

  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寻租空间的过程,也为无数具有特殊关系和背景的掮客创造了生意,智奇前控制人丁书苗即为代表。在中国高铁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中,除了中铁、中铁建、南车、北车这些老牌铁路业内企业,类似丁书苗旗下金汉德或智奇这样的新兴企业分食各个细分产业链。在张曙光"照顾"下发展起来的常州今创集团也是一例。(详见本刊2011年第19期"垄断下的蛋")

  上述交通咨询管理人士指出,目前铁路行业企业订单很多,大家都忙于生产,交付订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质量稳定度不够,产能不够,资源不够等诸多问题。企业没有时间去深度挖掘企业的潜能,如成本的降低,精益生产,流程改造等,也没有时间改善管理。

  事实上,对几家整车制造企业来说,他们"皇帝女儿不愁嫁",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严格控制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而是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一个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订单任务。此前有媒体报道,唐车在国内率先形成了月产6列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能力,已快速向月产8列迈进!这种赶工期、抢任务的工作流程,无疑对质量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很多曾近距离观察过高铁的业内人士早已断言:中国高铁不出问题是偶然,出问题才是必然!

无可奉告

除中国北车以及CRH380BL的零部件供货商外,对于召回列车的故障分析和检修,并无其他方面介入

  与2010年9月20日CRH380B型高速动车刚下线就组织媒体采访宣传不同,自中国北车集团8月11日宣布召回54列CRH 380BL型动车后,北车旗下的长春客车和唐山客车就对媒体关上了大门。

  "这事不能说,就算是朋友间私底下闲聊天也不行。"长客股份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财新《新世纪》记者在长春采访期间,"不能说"几乎是长客股份相关人士对外的统一态度。

  "现在没什么好说的,公告里该说的都说了。"长客股份高速动车组总工程师、技术总负责人牛得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

  这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第一次机车召回事件。"这是为了安全考虑。"中国北车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长客股份副总经理兼高速动车组项目经理赵明花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但召回前后北车和铁道部的一系列表态和大事化小的处理却令人对"如此安全"更生疑虑。

  8月12日,就召回事件,中国北车宣传部长谭晓峰对《新京报》称,CRH380BL型动车组出现故障,70%归因于零配件供应商的不合格产品,30%归因于工作人员现场处理故障不力。

  在召回事件发生前,对于京沪线上CRH380BL列车频发故障,中国北车曾发布消息称,大多为"分供方"所提供的传感器、电路板、通讯模块等"小部件"质量所引发的"偶发性电子器件质量问题"。

  相比之下,在济南动车所探伤员发现的"空心轴裂纹"显然不是"小部件"问题,而属重大安全隐患,但中国北车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均对此事矢口否认。赵明花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你说的故障从未有过。"对此,财新《新世纪》记者致电中国北车相关高层及董事会秘书等多人,均未获任何回应。

  对于这起危及公众安全的召回事件,北车上下显然始料未及,因而采取了铁路系统的惯有方法——回避和封锁——来对付蜂拥而至的媒体。赵明花一再强调,"我们是国有企业,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她甚至表示,"如果你们(的报道)对北车声誉不利,我们将到法院起诉!"

  多名长客股份的一线员工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他们被要求干好本职工作,不可对外谈及召回之事。"现在对质量监控要求特别严,"长客股份铝车体车间一名员工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这可能主要是跟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有关,跟召回没关系。"上海虹桥动车所负责北车售后的一位员工明确表示,"召回是政治问题。很敏感,我们要求什么都不能对外说。我不敢说。"

  在中国北车的多份公告中,除了前述"偶发性电子器件质量问题",对召回列车的详细原因也避而不谈,只宣称,"对故障原因系统分析,全面整改,确保源头质量,确保安全运营。整改合格后再交回用户使用"。

  同在8月12日,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已正式约见中外分供方主要负责人,抓紧研究动车组在线运营的相关故障,排查故障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

  话虽如此,从财新《新世纪》记者在上海和北京动车所调查的情况看,截至8月17日,那些召回的列车仍然闲置在北京和上海的动车所里,所谓围绕着召回的安全大排查并没有展开。而且,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除中国北车以及CRH380BL的零部件供货商外,对于召回列车的故障分析和检修,并无其他方面介入。

  如果排查并未真的大规模展开,且有济南动车所的空心轴缺陷报告在前,北车是如何认定之前故障是"传感器误报"而非车轴的确存在普遍性质量问题,或者轴温确实存在不稳定现象导致限速呢?

  即使真如中国北车所宣称的问题在于"传感器误报",及分供商部分零部件问题,那将更换的零部件来自哪些供货商?出现问题的机车何时能检修完毕并重新交付使用?谁来对这些问题车辆进行质量检测?

  按照国际惯例,召回行动必须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进行,而对危及公众安全的高铁机车召回,信息公开透明及引入第三方监督又尤为重要。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在济南,直至8月17日,就动力轴缺陷这样的严重质量争议,北车及供货方智奇仍在进行内部检测比对。只是一切都在保密中进行。

  风险有多大?不知道的不仅是公众。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此次济南动车所发现的可能导致重大安全问题的动力轴缺陷问题,铁道部尚未上报国务院。

 

来源:财新网

链接: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8-19/100292822.html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8449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骆家辉“寒酸”抵京,众网民五味杂陈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VOA News: 中文主页 by 海涛 on 8/16/11

骆家辉"寒酸"抵京,众网民五味杂陈

记者: 海涛 | 华盛顿

美国有史以来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背着背包,携带家小,到北京赴任了。其人能否在美中关系发展上建功立业尚有待观察,但是,他的低调赴任,却已在中国媒体和网民当中引起相当波澜。

*骆家辉"寒酸"抵京?*

曾经担任美国商务部长和华盛顿州长的骆家辉上周末(12日)抵达北京到中国就任大使。周日,61岁的骆家辉和妻子、三个儿女在大使官邸与记者见面。作为首任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刚到北京就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原因之一,就是这位美国高级外交使节低调地接近"寒酸"。

骆家辉一家从西雅图起身,历时十几个小时飞越太平洋抵达北京。中国一些媒体(新京报、广州日报、人民网)为此发表了报道和文章,说骆家辉这位"部级高干","没有大量随从,没有警卫,背上一个包,手拎一个包,全家人都没有闲着。"

人民网的文章说,和骆家辉同航班的数十位旅客均表示,10个小时的飞行途中没有特别注意到骆家辉及其家人,"看起来跟普通家庭出游没有两样"。

到了北京机场,骆家辉夫妇没有坐大使专车--加长的凯迪拉克轿车,而是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辆七人座的小面包车,前往大使官邸。

*西雅图"店小二"不给骆家辉面子?*

其实,骆家辉还在西雅图机场等待上飞机飞往中国之前,就已经"预先"低调了。他和七岁女儿玛德琳(Madeline)在星巴克点咖啡的场面,被一位广告公司老总唐朝晖拍摄下来,传送到其新浪微博上。

照片显示,骆家辉背着背包和女儿站在星巴克柜台前点咖啡。华尔街日报电子网络引用唐朝晖的微博文说,骆家辉想用一张优惠卷(coupon),星巴克店员拒收。骆家辉随后用信用卡付了账。唐朝晖说:"美国店小二竟不给驻华大使一点面子。"

华尔街日报说,唐朝晖的照片和文章,到星期一晚上,已经被转发了4万次,有跟贴评论8千多条。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援引同济大学文化批评学者王晓鱼教授的话说,堂堂大使,还没个村支书气派,有啥意思?

*公仆?父母官?*

美国之音记者多年前曾采访美国加州某市华裔市长,问他说,按照中国传统观念,他现在是百姓"父母官"了。他急忙回答说,根本没这回事儿!"市民才是我的衣食父母。没有他们的纳税和精神支持,我一天都干不下去。"

香港东方日报(8/14)发表文章,引用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的回忆说,他有次在机场看到一位县委书记出国考察,有三四十位下属送行。"县太爷"咋咋呼呼,目中无人。还有一次,龙永图在意大利某小镇参加国际会议,"有一位像邻居大妈一样的老太太独自进门,礼貌地对他点点头坐在旁边。会后一打听,才知道她竟是荷兰女王。"

*德国总理访华,吃饭捡起掉地面包*

2007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在南京没有入住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层几百平米的总统套房(每天3万元人民币),住进了70平方米的普通客房(每天1800元人民币)。她没有到VIP餐厅用餐而是到了普通餐厅和随行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餐。吃饭时,把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一片面包捡起来放在盘中。

澳门日报发表一篇社论说,一个堂堂富国的总理竟如此勤俭节约,不仅让中方接待人员、酒店员工感到意外,也让那些乐于公款吃喝玩乐的中国官员汗颜,让那些挥霍公款变得麻木的人如醍醐灌顶。

*中国公款浪费惊人*

中国媒体说,仅公款出国一项,中国每年的花费超过4千亿元人民币。按每人每次消费五万元计算,每年公款出国的人次达8百万。

香港东方日报的文章说,中国官场弥漫着追求大排场、大气势、大派头、大规格、华而不实的歪风,"三公消费"尾大不掉。官员贪图享乐、追名逐利,不仅劳民伤财,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市委书记"凯旋而归,"市民夹道欢迎*

2007年10月24日,中共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开完中共17大回到邳州,彩球高悬,鼓乐喧天,当地举行隆重欢迎仪式。驻军、武警、官员、护士、学生、市民、农民被动员起来,数千人夹道欢迎。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见李书记到来,现场有人点鞭炮、放烟花,有人舞龙舞狮,拉横幅,还有乐队演奏,"胸前戴着17大名牌的李连玉在红地毯上昂首阔步,向欢迎者挥手。有年轻姑娘献上鲜花,有年老农妇送上水果。壮观之极"。

*克林顿总统和游人*

旅美作家孔捷生最近在一篇文章"权力的滋味"中写道,某年圣诞节,他父母来华盛顿探亲,阂家团聚之日,白宫外面游客甚少。这天总统也放假,便见到克林顿在草坪扔网球和狗嬉戏,球滚到栅栏边,克林顿过来捡,便和他们挥手,相距不过六七步。他身边没有特勤保安,孔捷生也没有动念趋前握手,更不必说"熊抱",只是挥手回礼。

相关文章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我国的税收,漂亮的PPT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FeedzShare on 5/16/11

来自: CLive Studio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已有 7 人推荐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人生只有900个月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有人在Quora问:

"最令你吃惊的事实是什么?"

他得到了56个回答。其中最震撼我的,是下面的回答:

"人生只有900个月。"

我从没意识到,人生可以短暂到如此精确。回想刚刚过去的四月份,不过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但是人生的900分之一就已经消失了,真是恐怖啊。

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x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蹉跎的。

===============================

下面转载美国摄影师Tom Hussey的作品《A Mirrored Memory》(镜中回忆)。

========================================

P.S.

下面的事实也很让人吃惊。

1. 剑龙(Stegosaurus)与霸王龙(Tyrannosaurus)相隔的年代,比霸王龙(Tyrannosaurus)与人类相隔的年代还要久远。

2. 一付52张的扑克牌,共有8x1067种洗牌顺序。如果每秒洗牌一次,从地球诞生至今还没洗完。

3. 指挥Apollo 11登月的计算机,运行频率为1.024 MHz,不及今天的可编程计算器的六分之一。

4. 身上三种颜色的猫一定是母的。

5. 如果一个班有50个人,其中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97%。

(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FW 戴比尔斯的故事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李光斗品牌博客 by 李光斗 on 5/3/11

    戴比尔斯1859年创建于南非北开普省,他的唯一产品就是钻石,也就是矿物学中所说的金刚石,生成于30亿年前,往往特指琢型宝石级金刚石。在地心深处的熊熊烈焰和无边的压力中,历亿万年光阴,普通的碳终于改变了结构,变得如钢一样坚硬。在2800年前的印度,钻石第一次被人们发现。当时人们惊叹他的坚硬的质地,认为是天赐的圣物,用它来驱灾避邪。在中世纪,稀有的钻石成了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只有皇室、教士或贵族才可佩戴。

 


古代印度各土邦王均佩带钻石,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1869年,一位南非土著少年在一个农场上发现了一颗颗夺目的大钻石,现代钻石工业由此起步,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疯狂的淘钻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钻石被开采出来,钻石成了贵妇人之间相互炫耀的昂贵饰品。1859年英国人在南非创建戴比尔斯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钻供应商,垄断性地控制了世界80%以上的天然原钻的开采和购销。

 

    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西方社会一片珠光宝气、歌舞升平,钻石销量稳步上升。连胡佛总统也大发赞词:"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就在戴比尔斯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国际大市场时,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灾爆发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崩盘,一小时内11个股民自杀身亡。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倒退16年,千百万美国人多年辛勤的积蓄付诸东流。当时戴比尔斯只拥有占人群结构极小部分的高端人群市场,当大萧条来临,在生存与炫耀的选择中,人们本能地节衣缩食。经济危机导致这部分人购买需求的下降,钻石市场便遭遇极度紧缩,戴比尔斯在这场风暴中开始摇摇欲坠。

 

    寻找出路

    为了减少亏损,公司主席欧内斯特不得不决定削减90%的产品。同时,他着手成立钻石贸易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钻石行业的营销公司,希望通过树立行业形象,来刺激人们对钻石的需求。

 

    首先他们为钻石找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并与负有盛名可可·香奈尔合作,联手开发新钻石产品,推出了一大批设计精美的钻石首饰。但对于昂贵的钻石来说,这一块市场空间显然太小,而大萧条时期的富人们对这种炫耀消费的兴趣也大不如前。一段时间之后,销售业绩非常尴尬,"时尚计划"以失败告终。

 

    此时的戴比尔斯公司高层开始出现危机,有人开始建议:钻石饰品的时代已经变成历史,退出钻石行业,转攻市场竞争激烈的黄金饰品会是一个走出困境的选择。面对是否转行的选择,戴比尔斯公司选择了先处理大萧条时期积压的一大堆钻石饰品,拖延决策时间。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欧内斯特爵士的儿子哈里·欧内斯联系到了好莱坞,使戴比尔斯成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奖品提供商,将积压的精美钻石作为一年一度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赠品,用以减小库存压力,以及扩大品牌影响力。

 

194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从一开始就透露着不平凡,捧走当晚最佳女主角奖的是在《欲海情魔》里有着出色表演的·克劳馥她是如此的惊,以至于著名导演乔治·顾科用"希腊古典神祗的面具"来形容她的美丽,被誉为一代电影皇后的葛丽泰·嘉宝也感叹:"你有一张美妙极了的脸"。当晚的每个人都记住了"·克劳馥"这个名字然而,最应该记住这个名字和这个夜晚的是戴比尔斯。


    琼·克劳馥

 

    哈里·欧内斯照例出席了这场典礼。同往年一样,哈里要将精心挑选的钻石产品送到当晚的影后手中。而当琼·克劳馥接到这根镶有24克拉钻石的项链时,美丽动人的影后惊呼起来:"真是太漂亮了,这是用什么做的?"哈里回答:"这是我们公司的产品,24克拉纯钻石项链。"克劳馥问:"它有些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哈里微笑地说:"钻石有坚硬、亘古不变的品质,就是您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之后,它依然会保持今天的美丽和光鲜!"说到这里,哈里对自己所做的解释感觉良好,本以为克劳馥会很开心地接下奖品,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当晚的最大的赢家突然失去了笑脸,变得伤感起来:"要是一个人能有像钻石一样的爱情,那该多好啊!"

琼·克劳馥是一个不幸的女人,16岁时她已经认识了三个父亲,自己的婚姻生活也总是难以维持,先后与小道格拉斯、弗朗肖·托恩结合、分离,对于永恒的爱情她孜孜不倦,却未能如愿,有感而发地表达了"想要同钻石一样的爱情"这个愿望。

 

    面对光鲜、耀眼的明星,却听到如此平凡的感情流露,哈里敏感地觉察到钻石的灵魂就在这里——一个关于永恒爱情的故事。于是戴比尔斯开始了影响世界的改变。

 

    爱情需要形式,品牌需要故事

    首先,戴比尔斯在琼·克劳馥身上找到了适合产品特性的故事母题——永恒的爱情:

 

    钻石是什么?

    钻石是坚硬的:目前地球上所发现的物质中,硬度最高的一种,没有什么可以击碎它;

    钻石是稳定的:任何酸性或其它药品对它都不起作用,不会因时间的变化变质。

 

    理想的爱情是什么?

    爱情应该是坚硬的,没有什么能够击碎它;

    爱情应该是稳定的,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质。

 

    钻石=坚硬+稳定=永恒 爱情=坚硬+稳定=永恒  所以:钻石=爱情=永恒

 

    另外,这个简单的代数关系式,恰恰构成了人们心中最期盼的向往:每个人都需要爱情,每个人都渴望永恒的爱情。在马斯洛理论中,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对于无法预知的未来,人们是没有安全感的,不能确定现在拥有的美丽爱情在未来是否依然存在。于是人们需要借助外物作为有形的参照,来慰藉内心的恐慌。这些就构成了戴比尔斯故事的核心: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世上并没有永恒的东西,唯有钻石——"The diamond is forever"。所以,也只有钻石才能见证不知道是不是永恒的爱情。钻石是表达爱情的形式,如果他永远爱你,他就会送你永恒的钻石。


    戴比尔斯广告

戴比尔斯平面广告文案:

[英文]:It says something big is hapening.And now the world knows it.

But when you look at it you see the light of your love shining through all the years to come.

    The Diamond Engagement Ring.

    How else could two months' salary last forever?

[中文]:世事纷乱喧嚣,未来难以预料,

    然而看着它,你知道,这光彩夺目的爱,将会陪伴你一生.

    钻石订婚戒指,

    除了它,还有什么能让两个月的薪水永存?

 

       随后,戴比尔斯在全球约34个国家,以21种语言,为渴望获得永恒爱情的人宣讲一个拥有永恒爱情的故事,深深影响着人们,甚至一举变革了人们的婚恋习俗:

       一位40多岁的成功男士指着柜台的钻戒,对着身边的女友说:你选最贵的吧,这样才能配上我对你的爱。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妻,在三十年结婚纪念日那天精心选了好久,选了一对20分的白金心型钻戒,丈夫给妻子带上托起妻子的手欣赏了半天,轻轻地说了一句:在我心中,你最珍贵。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小伙第三次来店里,这次他带了钱,还有美丽的姑娘,他买下一颗小巧的钻石给姑娘带上,姑娘激动地说:我不在乎你送的钻石有多大,我只用知道你对我的爱像钻石一样永恒就足够了……

 

      这个市场的潜力无疑是惊人的。20世纪60年代,80%的美国人订婚开始选择钻戒作为信物。1993年,DTC将"The diamond is forever"翻译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把这个故事带入中国。据《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显示,全国每年有近800-9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全国每年新婚消费金额已达到4000亿元。步入21世纪,戴比尔斯公司依然牢牢占据着钻石行业的龙头老大,2006年戴比尔斯的销售额已达61.5亿美元。

如今,这个全球最大的原钻供应商和零售商戴比尔斯仍近乎垄断性地活跃在不断拓展的钻石行业,而这个行业也因为戴比尔斯讲述的故事而愈加生机勃勃。甚至玛丽莲梦露也为钻石高唱赞歌: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The French are glad to die for love
法国人乐于为爱而死
They delight in fighting duels
他们喜欢决斗
But I prefer a man who lives and gives expensive jewels
但我喜欢一个活着的男人赠送昂贵的珠宝
A kiss on the hand may be quite continental
吻手礼也许很欧化
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A kiss may be grand but it won't pay the rental on your humble flat, or help you at the automat
一个吻也许很重要,但它不能支付你简陋公寓的租金或在售货机前帮上忙
Men grow cold as girls grow old
男人变得冷酷当女孩变老
And we all lose our charms in the end
并且我们最终将失去魅力
But square-cut or pear-shaped
(变得)干瘪(square-cut直角切,意失去曲线 )或肥胖(女性肥胖呈梨形)
These rocks don't lose their shape
这种石头不会改变形状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Tiffany's ... Cartier ... Black Star, Frost Gorham
Talk to me, Harry Winston, tell me all about it!
(Tiffany's,Cartier,Black Star,Frost Gorham,Harry Winston都是珠宝品牌)
There may come a time when a lass needs a lawyer
也许有时情妇需要一个律师
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There may come a time when a hard-boiled employer thinks you're awful nice
也许有时当一个无情的老板觉得你特别挑剔
But get that ice or else no dice
那就要冷静否则就没有骰子
He's your guy when stocks are high
当股票(指女孩)价高时他是你的人
But beware when they start to descend
但小心当他们跌价时
It's then that those louses go back to their spouses
那时这些虱子就溜回他们配偶的身边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I've heard of affairs that are strictly platonic
我曾听说恋爱是严格意义上柏拉图式的
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And I think affairs that you must keep liaisonic are better bets if little pets get big baggettes
我觉得你必须时时关注的恋爱是个好赌注,要是小宠物们(从中能)得到大袋收获
Time rolls on and youth is gone
时间逝去青春不再
And you can't straighten up when you bend
当你曲身就不能再直起来
But stiff back or stiff knees
而只有僵直的背或僵直的膝盖
You stand straight at Tiffany's
你直面着Tiffany's
Diamonds, diamonds
钻石,钻石
I don't mean rhinestones
我不是指人造的那种
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best friend
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

 

       故事的经济价值首先在于他的广泛适用性,好的故事都在诉说人性中的本真,是人所共有的。如钻石说的爱情故事,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同样需要爱情,所有的爱情都同样伟大。这个故事让钻石从非必需品变成必须品,这个故事打开的,是一个由每一个消费者构成的巨大市场,获得的是数以亿计的财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