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十诫

一、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二、不要试图隐瞒证据,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  
三、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四、有人与你意见相左时,应该用争论去说服他们,而不是用权威去征服,因为靠权威取得的胜利是虚幻而自欺欺人的;
五、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六、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七、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八、与其被动地同意别人的看法,不如理智地表示反对,因为如果你信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异议正表明了更多的赞同;
九、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十、不要嫉妒那些在蠢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蠢人才以为那是幸福。
——伯特兰德.罗素——

2011年10月16日星期日

揭开油价涨多跌少之迷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时寒冰 by 时寒冰 on 10/16/11

揭开油价涨多跌少之迷
    时寒冰

    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发改委宣布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对于成品油价16个月来的首次下调,公众似乎并不领情。其理由是:国内油价一直是涨多跌少。
    民众的这种感受是有依据的:2008年6月20日,国际原油价格接近140美元,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6.2元;2009年7月28日,国际原油价格为70美元,几乎腰斩一半,而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6.19元;今年10月9日的国际油价是80美元,而国内93号汽油的价格都已经站在7元之上,北京达到了每升7.61元。
    对于上述说法,发改委并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考虑到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按照发改委的说法,他们对油价的上调其实还少调了,如果这种逻辑成立,那么,我们现在用的93号汽油,早已经在每升8元以上了,而不是现在的7元多。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发改委调整油价,依据的是他们制定的一个游戏规则。2009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从此开始,发改委对油价的调整有了一个基本的操作规程。但是,这个"22日工作日"规则有利于油价上调,而不利于油价下调。
    油价的运行有一个规律,上涨的时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一旦涨幅超过4%,油价上调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下跌的时候往往是急跌,跌幅迅速超过4%,民众都觉得要调油价了,对不起,还没有到22个工作日呢。等22个工作日快结束时,油价往往已经开始反弹,4%的跌幅又被吞噬掉一部分。于是,油价达不到下调的标准了。随后,油价可能又大跌了,但这次跌和上次的跌幅不累积在一起计算,而是以"连续22个工作日"重新计算。简言之,以前跌的白跌了!由此,导致国内油价下调几率很小。
    那么,即使油价下跌满足了22个工作日,又会怎样呢?其中同样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油价下跌的时候往往速度快,幅度深,由于国内油价向下调整的幅度并不是与国际油价的跌幅保持协调的:当油价深幅下跌时,国内的油价并没有同比例的调低,而是象征性地下调。而油价上涨的时候,往往比较缓慢,每22个工作日就可以调一次,上调油价的幅度也未作明确规定,往往可以多上调一点。这样,就会导致国内油价出现上调多而下调少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原油价格在接近140美元时,与国际油价在70美元时,国内油价几乎不变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22个工作日"的游戏规则其实是个非常"天才"的设计,它利用一个看似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制造了一个不公平的结果。
    我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应该修改一下:比如,把国际油价以10美元划分为一个区间,与国内相应的油价明确对应,每当油价涨跌到一个新的区间,就采用新的价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说明,此文发表于上海证券报2011年10月13日头版,发表时有删节,且题目改为《油价的"天才"设计》)

链接:强烈谴责美国苹果公司网站"盗窃"本人作品

链接:伯南克会说什么?

链接:九月的棋局

链接:从美联储的宽松到中国泡沫

链接:债务危机·泡沫·命运之战(新浪)

链接:哈尔滨新书发布会花絮(60张照片) 

链接:曹建海:我以我血荐轩辕(新书序言)

链接:刘广元:在震撼中感悟大爱之美(新书序言) 

链接:周洛华:深怀悲悯的金融战略家(新书序言)   

链接:乔良:悲壮的先知——序时寒冰《经济大棋局》

链接:贵州贫困山区助学(视频,含20分钟演讲)

链接:爱心图书馆捐赠及游嵖岈山(35张照片)

链接:云南二次爱心捐助行动(含30张照片)

链接:云南抗旱救灾感悟(含44张照片)

链接: 贵州助学·感悟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10月12日星期三

中国贪官的五星级豪华监狱曝光轰动网络

 
 

Sent to you by Richie via Google Reader:

 
 

via 萝卜网 by 梁萧 on 10/11/11

萝卜网

中国的官僚有特权地球人都知道,但中国落马的贪官已经成为罪犯却仍然享受着特权你恐怕没有想到吧?

记者王心慈(法国编译)报导:这确实是监狱吗? 欧式的大楼设施完备齐全、高档酒吧、高档办公室、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二十平方米、小区里的国标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和塑胶跑道、人工河流、公园……等,架势看起来像"白宫",太奢华了!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设备豪华程度已超过高档社区,比咱家小区环境好上几倍不止。

据报导,中国官方为贪官们发明的豪华监狱,陈设都是五星级,越来越多涉及贪污腐败的中国官方已预订了这种豪华监狱,这是中国官方赋予需要再教育贪官们的特权。在中国互联网上,该消息已经引起轰动。

江苏省盐城监狱内院(网络截图) 这是一家5星级酒店?或是亿万富翁的别墅?都错了,它是中国官方建造的一座豪华监狱,专门为越来越多被法院双规和判刑的腐败官员准备的。 中国官方没有让贪官们呆在普通监狱里,让他们与那些不同政见者、罪犯或轻罪犯人呆在一起,而是让贪官们在平静和豪华条件下,接受再教育。原来豪华监狱就是干这个用的。

"白宫"式的监狱 苏州盐城监狱是引起最大关注的监狱—欧式的大楼设施完备齐全、高档酒吧、高档办公室、豪华会议中心、带阳台的单人牢房二十平方米、小区里的国标运动场、塑胶篮球场和塑胶跑道、人工河流、公园等,架势看起来像"白宫",太奢华了! 人们都不敢相信,这确实是监狱吗? 苏州盐城监狱拥有6个塑胶篮球场。其豪华的设施好过高档社区,比大多数中国人自家小区环境都要好很多。这可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 确实是监狱,但它却散发着豪华自由的香味。

所有mop.com网站确定了中国建造了7个豪华监狱,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照片支持。有些网友发现,建筑标准高于中国水准,造成中文论坛的轰动。 人们经常去比较建筑标准,却从来没有重视过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造成的校舍和百姓房屋倒塌已造成87,000人死亡。

贪官在豪华监狱中享受特权 在中国档案网站提供中共落马贪官中的几个例子:"中共上海前任领导人陈良宇,在豪华监狱里享有20平方米的单间,每日享用4餐,包括夜宵,香烟和巧克力。每月开销为六千元,是上海人每月平均收入的两倍。再有"成都贪官马建国在被监禁刑期,被允许参加私人宴会,回家就寝,且在狱中不受限制地任意使用手机。" 安徽贪官曹小明 被判刑后 仍允许继续领取6个月工资 贪官在特权监狱里是否能学会放弃特权? 也不知这种方法对教导中共贪官放弃他们的特权是否很有效。网友称:"能不腐败吗?贪官进的监狱都是五星级的,这不是鼓励贪污腐败吗?"

有的网友说:"原来监狱也存在腐败和特权,犯罪份子也分等级。凭什么有些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肆意挥霍纳税人的钱,入狱后依然享受特权,这不是助长腐败是么?" 还有的网友说:"在中国,怎么贪官到哪里都舒服?" "怪不得反腐这么难,原来贪官根本就没有什么顾及,大不了犯了就去监狱养老。"

反腐?但愿不是在忽悠13亿善良的中国老百姓!

来源: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833024

网友评论:市里获得了一笔拨款,各级领导开会讨论用途。一部分认为应该用来改善学校,另一部分认为应该用来改善监狱。最后市委书记发言:"各位,你们谁认为还有可能再进小学?"……于是会议一致通过该笔拨款用来改善监狱条件。

PS:求真相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1519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中国贪官的五星级豪华监狱曝光轰动网络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1/10/12, 10:10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淘宝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