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十诫

一、凡事不要抱绝对肯定的态度;
二、不要试图隐瞒证据,因为证据最终会被暴露;  
三、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让人有所补益;  
四、有人与你意见相左时,应该用争论去说服他们,而不是用权威去征服,因为靠权威取得的胜利是虚幻而自欺欺人的;
五、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六、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  
七、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八、与其被动地同意别人的看法,不如理智地表示反对,因为如果你信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异议正表明了更多的赞同;
九、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十、不要嫉妒那些在蠢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蠢人才以为那是幸福。
——伯特兰德.罗素——

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抗生素牛奶―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的按:只想说,去TMD牛奶吧,偶不喝还不行吗
 

这是一片永远祥和的土地,从来就没有受害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悲剧。无论多么惨绝人寰的事件,最后都或者皆大欢喜或者悄无声息。等到时间和媒体从人们脑中擦去了记忆,刽子手便成为英雄,就算因为害死人而损失信誉、被债主逼迫,也会有别人投入大笔资金让他转危为安;甚或,还有明明险些遭其毒手的人,现在却热泪盈眶的为杀人者辩护,仿佛杀人犯只要倒歉就可以等同没有杀过人,仿佛若是几个杀人犯死掉了世界就会立刻毁灭。

或许,这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出来的最大奇迹。

==================

1. 打开google,搜索"牛奶 抗生素 分解"几个关键字,就可以看到满屏的"牛奶抗生素分解剂"字样,大多为出售这种分解剂的销售站点


2. 打开一个链接,
比如这个看起来很正规的"食品配料行业网",可以详细了解所谓"牛奶抗生素分解剂"的价格和功用。

价格:5ml,10ml,15元/支
作用:在抗生素超标的牛奶中加入这种药剂,就可以将抗生素分解并顺利通过"无抗奶"检测。

3. 什么是"无抗奶"检测?为什么这种药剂如此流行呢?请阅读来自"中国色谱网"的这篇文章

"无抗奶"是和抗生素含量超标的"有抗奶"相对应的概念,官方自2006年7月起对所有生鲜牛奶强制检测抗生素含量,超标者不可出售。而分解剂的作用就是将有抗奶中的超标抗生素分解掉,使原奶顺利通过检测。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还附有一大段我们非常熟悉的"专家说"选段,"专家说"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专家的论点:分解酶的操作可行性不大
专家的论证:
(1)酶催化效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2)牛奶在低温保存和高温杀菌时都不符合酶催化的条件
(3)在牛奶中人为添加化学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是不允许的。

我们的问题是,上述理由真的能证明"分解酶的操作可行性不大"吗?

首先,"酶催化需要条件"不假,但是"专家"始终没说这是什么酶,需要什么条件,牛奶生产方是否可能具备这些条件。这些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如何得出"可行性不大"的结论呢?

其次,"低温"和"高温"可能确实不利于催化反应,但是也有文章说得很清楚,这种酶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作用――在牛奶的生产链条中,常温的机会比比皆是吧?

至于最后一点,"有害的、不被允许的事情"难道就一定操作性不大吗?从这满屏的搜索结果来看,自从2006年强制检测抗生素以来,售卖分解酶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甚至在牛奶行业风声鹤唳的2008年,还有人跑到天涯问答上询问"生产抗生素分解酶是否需要许可证"。

4. 最关键的问题,"抗生素分解酶"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否对人体有害?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搜索"抗生素分解酶 成分",然后看发表在《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2007年19卷2期的《"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鉴定与检测》摘要,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主要成分是β-内酰胺酶
(2)在北京市场上收集的38份零售牛奶样品中,63.2%添加了这种酶
(3)"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的主要成分β-内酰胺酶是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4)文章结尾呼吁"加强对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监管",也就是说,对这种添加剂根本没进行有效监管

5. "β-内酰胺酶"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中文维基上有提到该酶"会使得此后使用其它β-内�胺类抗生素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如果治疗开始时身体里产生了这种酶,那么抗生素类药物就会失效,病也当然治不好。其次,某猫听谣言啊谣言说这种酶对人体肝脏的破坏极大。

6. 最后,哪个牛奶品牌是安全的呢?

最初发表于《青年时报》的这篇文章说伊利、蒙牛、三鹿都是"分解剂"的大客户,而且"使用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应该了解这是一如既往的谣言,这三家民族厂商生产的是一如既往的"放心奶"。虽然某猫听到的谣言啊谣言说,在乳品行业中,这个酶可比小三更加广为人知。

另一篇文章则介绍说,"无抗奶"其实是个管理问题,"由于奶源控制管理原因和检测控制管理原因,我国奶中抗生素超标和交叉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导致成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造成企业控制成本高,检测压力大,无法形成一套确实有效的抗残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管理体系。"

换言之,我国奶源整体的抗生素污染都很严重,恐怕问题不在于哪个品牌的牛奶安全,而在于哪头奶牛的牛奶安全。"管理问题"就这样迅速转变为"化学实验",请再次由衷感叹这片神奇的土地。

7. 结论:"放心奶"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以后也不会存在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幻觉。

需要喝进口奶粉的并不仅仅是孩子。

没有评论: